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1-18 08:14:34 admin 新大文学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

实践课程改革是应用型大学整体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例,围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设计过程、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细化,通过课题自拟、实践操作多样化等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实验设备资源紧张等问题。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用型;创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共同具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数字电路的特点,自行分析、设计和搭建一个实用电子产品雏形,撰写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巩固并加深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方案比较、电路制作、调试等过程,培养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和毕业以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及开发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指导教师需具备一套完整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在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学内容上,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用类型的经典案例类型少,设计题目单一,多数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第二,教学内容通用性不强,对某一具体设计题目,未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层次划分不够清晰,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实施最优化的弹性教学方案。

(二)课程设计环境条件受限由于实验室设备偏向于验证型实验,可开设的创新类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较少,同时受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少、数量不足、机房与实践操作平台分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验室资源分配紧张。另外,由于实验室仅在白天开放,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室的时间大受限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上,难以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基础保证,也不利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题的选定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通过学习国内外教学资源,结合现今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形成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创造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认真教授学生资料查询的方式,以便能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题目给定方式,不再由教师统一规定课程设计题目,而由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围绕生活或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并自主列出设计目标、预期效果及创新点。指导教师则根据学生自拟课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切实围绕实际需求进行打分,并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点,以避免雷同设计的出现。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值,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课题进行设计。通过这种自拟课题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资料查阅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解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使学生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发挥,提高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进行由于实际生产与仿真验证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在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完成仿真设计以后,还需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所设计的电路的合格程度。学生可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面包板或万用板等多种方式,完成设计电路的实际组装与调试。该教学方式扩大了学习范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进行思考。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学生可以通过成立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可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独立完成设计。另外,实践操作多样化,不仅可以缓解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利用可移动资源(面包板、万用板等)进行连续性设计,有助于保持设计思路的连贯性。

(三)细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考核标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提交报告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考核标准:1.报告要求:设计报告必须有统一的格式及模板,需在规定限期内完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名称、设计任务要求、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方案具体内容(设计原理图、电路图、布线图及其说明;元器件清单;单元电路功能描述及相关参数计算说明等)、电路调试分析以及整体设计的全面总结。2.答辩要求:答辩环节包含口试和演示操作两部分,口试部分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完成的设计内容做一个简单概述,指导教师则针对学生所设计的原理、性能、元器件选择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创新点提出问题,学生单独作答;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展示出所设计电路的功能及特点。3.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结束以后,教师根据设计报告的质量,结合答辩情况(课题论述和问题回答情况;演示操作过程中的安装工艺水平以及调试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给出评分,其中课题自拟占总成绩的20%,设计报告占40%,答辩环节占40%。报告及答辩部分评分标准如下:及格:能够遵循实践课程的相关纪律,设计报告符合基本要求;答辩过程中对电路工作原理论述清晰,电路组装连接正确,能实现设计基本目标。中等:在及格的基础上,设计报告内容充实准确,报告撰写思路清晰,框架合理;电路板组装调试成功。良好:在中等的基础上,设计方案创新点突出;答辩演示时电路板工作稳定、可靠。优秀:在良好的基础上,电路布局布线美观大方,实现功能完善,容易操作,整体设计性价比高,调试方便。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整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从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发挥:命题的自主设计与创新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同时避免个别学生不动手、不思考的现象,也可有效预防雷同设计报告的出现;实践操作多样化,丰富了学生实现课程设计的手段及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设计模式,扩大了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同时为缓解实验室设备紧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实践时间更加自由化,为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奠定基础;细化考核方式,则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实践培训是应用型大学最基本的育人方式之一。不断改革传统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多数学校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的选定、实践操作多样化、考核方法的细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实施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7(7):59-60.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2篇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 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四、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

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3篇

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工作流,实现从查新委托、课题查新到报告归档的全过程流程管理。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三层分布式(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应用模型,以及模块化开发模式、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实现查新课题网上受理、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及时跟踪受理查新课题的执行情况,提供所有查新课题及关联的人员信息、进度信息等。系统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查新、检索委托平台。查新用户通过网上受理子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委托,之后通过查看网上的信息,了解委托课题的进展情况,直至下载查新报告、填写反馈意见等,增强查新工作人员与委托人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性。2)实现查新业务流程化精确管理。将查新业务和工作流技术紧密结合,建立从查新课题受理启动、环节运转到最终查新任务完成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做到“掌握到每一课题,控制到每一流程”[3],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融入公司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电力科技情报站查新业务信息化过程融入公司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提供科技查新有关统计数据,以便为公司系统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开展科研成果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

2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技术路线选择

1)客户端开发工具。PowerBuilder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级数据库前端应用和多层体系结构开发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快捷的集成开发环境和简洁友好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操纵众多大型数据库,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窗口技术,在数据检索和处理方面尤为突出;具有性能优越的数据库访问能力,既可通过ODBC标准接口的方式访问后台数据,也可通过专用接口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因而广受数据库开发者青睐。2)数据库系统。SQLServer2000是基于服务器端的大型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后台开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性能卓越。它可以用来存储过程,数据库大小无极限限制;事务处理量大,响应速度快,并能为数百或更多用户维持这种高性能;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XML支持,并具备构造大型Web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3)Web开发技术。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语言,可根据用户请求或服务器端的数据产生动态网页。PHP具有以下优点:易与HTML网页融合,执行效率高;与数据库有良好的交互能力,可操作目前几乎所有的数据库;支持HTTP、FTP、POP3、IMAP、SNMP等多种协议;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可移植性;是在Web服务器端运行的脚本语言,安全性很高。可见,PHP包含了完整的数据库访问和支持Internet协议的能力,选择基于PHP的Web开发技术意味着在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等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关键技术

该系统以功能模块划分系统结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满足系统功能变化,增加和修改系统模块时不影响其运行,并能将系统的更改及时反映到客户端;软件开发采用目前成熟的B/S和C/S混合模式,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开发过程中选择PHP语言和PowerBuilder软件,通过OLEDB、ODBC等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库的访问与查询;采用ApacheWeb服务器,实现用户请求的高速响应和跨平台移植。整套系统包括网上受理、查新业务管理两大子系统。由于B/S模式下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访问URL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升级和维护方式简单,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使用方便,适合不同用户群、分散地域的应用,故网上受理子系统采用该模式;而C/S模式下客户端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在交互表现和安全方面优于浏览器,适合用户群相对稳定、办公场所集中,以及一些对业务处理非常复杂的场合,故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采用C/S模式。

3系统功能

网上受理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网上交互平台,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帮助查新机构实现了查新业务流程化精确管理。

网上受理子系统

网上受理子系统为查新机构的推介和查新用户的网上委托提供了基于Web的界面。1)查新简介。通过Web界面查新机构简况、科技查新基本知识、查新委托流程、查新收费等用户须知信息。2)在线委托。委托用户可通过Web界面进行科技查新在线委托,了解委托课题进展情况,下载查新报告,以及提交查新意见反馈等。3)课题导入及动态录入。部署在内网的网上受理子系统提供了课题导入功能,允许查新机构工作人员手工将来自外网的用户委托上传至内网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外网的网上受理子系统提供了动态录入功能,查新员可手工录入课题的最新进展。4)意见反馈。用户提交对查新报告的满意度及有关建议后,系统可自动按查新用户的单位性质、学科类型等进行统计,为查新机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

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课题查新、课题审核、任务统计、财务管理等主要功能。1)用户管理。设置了管理员、审核员、查新员等不同角色的使用权限,以实现查新任务的分层次管理。主要权限涉及系统维护、业务管理、课题审核、查新任务、业务统计、财务管理等。2)业务管理。提供业务受理、完成列表、客户反馈等功能。在业务受理中选择某课题进行任务分配后,查新任务会自动流转到指定的查新员及审核员环节。3)课题查新。查新员登录系统后自动接收管理员分配的课题,在查新阶段,由系统根据查新类型自动调用相应的查新报告模板,并利用报告辅助生成功能,自动将查新合同部分内容嵌入查新报告,查新员在此基础上撰写查新报告。查新报告完成后,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之后可提交给指定的审核员。未通过审核被退回的报告可以继续修改,通过审核的课题则自动转到历史任务中存档。4)课题审核。收到查新报告后,如果审核通过,则由审核员填写审核意见,然后系统驱动流程进入打印交付环节;否则由审核员填写修改意见,并退回查新员修改。审核过的课题自动转到已审列表存档。5)任务统计。包括课题统计和业务量统计。课题统计可以按委托日期、全部查新员或指定查新员进行组合查询,查询结果按学科分类、课题来源、企业类型、查新范围、查新目的等分类展示;业务量统计主要统计一段时间内查新员的工作量,包括未查课题、正在查新的课题、正在审核的课题和完成的课题。6)财务管理。提供财务流水和财务报表。查新课题的收入,用户缴费后会自动生成;提供预付款管理功能,允许用户提前一次性支付查新费用,在进行费用结算时由系统自动扣款。可以按类别(收入明细报表、支出明细报表、未缴费报表)和时间范围生成各种财务报表。7)其他辅助功能。系统结合查新业务需求,还提供了短信推送、报告扫描件上传、快递信息录入、检索词录入、同义词录入、报告查询等辅助功能。

4技术特点与创新点

优化查新业务管理模式

1)用户在线委托便捷化。网上受理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填写表单、提交委托的渠道,用户委托界面友好便捷。系统还开发了即时通信功能,及时发送短信告知用户其课题进展,变用户被动查询为主动推送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品质。2)查新机构业务管理流程化。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采用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参与者为主体的管理思路,通过系统的规范并固化流程,明确了委托、形审、分发、查新、审核、收费、打印、存档、邮寄等各环节的职责,做到对查新业务流的严密操作和有效控制,实现了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

支持内外网服务

为了向分处于内、外的电网及电厂企业提供全面服务,在内网(管理信息区,即安全区Ⅳ)、外网(互联网)各部署了一套网上受理子系统,同时在内网部署了一套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供查新机构使用。根据电力信息网安全要求,内、外网之间进行了物理隔离,无法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对此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外网用户提交查新委托后,系统将委托书转换为XML文件并以邮件形式发送给管理员,管理员将该XML文件手工拷至内网,并利用课题导入功能上传到内网数据库,之后此项委托进入查新业务管理子系统流程,并完成受理、查新、审核等步骤;期间有关查新进度、查新报告等相关信息由查新人员利用动态录入功能更新到外网网上受理子系统,供外网用户查看。

创新建立课题检索词、同义词

为提高查新工作质量,避免因查新员对专业术语了解不够全面而引起漏检、误检情形的发生,系统开发了自定义同义词词库功能。它除了允许查新员在完成查新任务后进行检索词的录入,还支持同义词词典自定义,以便查新员日后遇到同类课题时,可借助该词典进行模糊检索,进而准确定位检索词与检索策略,提高查准率与查全率。

智能模板化管理

系统内预设了多种查新报告模板,并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自动调用与课题相应的模板。报告模板由查新机构管理员统一维护,避免了因人而异的随意性。

采取多重安全防护措施

为确保系统安全运行,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包括设置网络防火墙,拒绝除明确许可外的任何服务;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C/S模式,在网络防病毒服务器中安装杀毒软件服务器端程序,并及时更新病毒代码库,网络工作站从服务器端获取病毒码信息并进行病毒扫描,对发现的病毒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除;采用InforSuite应用服务器搭建一个高可用的系统基础环境,形成包括Web攻击检测阻断、告警审计、威胁信息监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安全解决方案;对内、外网数据库进行定时增量备份,以及异地灾备和数据恢复;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在系统上线前进行安全功能、安全漏洞方面的测试。

5结语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4篇

一、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课题是课题研究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课题。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2)可行性的问题。即客观条件(资料、仪器、时间、空间等)和主观条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都允许研究开展。

(3)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知识构建具有良性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展。

例如,本校去年七年级进行一项有关旅游资源的课题研究,有学生提议研究韶关的旅游资源,认为韶关范围大,可调查的内容多、选择性强。有些学生观点则相反,认为调查韶关范围过大,无法身临其境,内容无法具体化,应以本地县城旅游点的分布及各旅游点的地貌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本地县城范围小,可进行实地调查。面对此种情况,可引导学生分析两地之中对哪个地方更感兴趣,哪个地方的调查更可行。经过对比分析,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调查当地县城的旅游资源更容易入手,地方近,可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更方便。而且当地旅游点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主,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堂已学过的地貌相关知识点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

二、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

课题选定之后接着进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详细真实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必不可少,没有相关的翔实资料作支撑,课题研究就失去准确性,写出来的结题报告较空洞,缺乏说服力。例如,本校上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学校附近环境污染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很简单,不用去调查收集材料,无非是空气污染哪里重、河流哪段水最脏等。于是笔者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

(1)学校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指标各是多少?

(2)学校附近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3)学校附近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4)当地政府采取了什么治污措施?

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无以回答,明确收集材料、数据十分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假日去调查河流的污染源,并到污水处理厂了解对污水的处理措施,到环保局调查当地的空气质量情况等。通过学生调查,了解到不同时期学校附近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指标,明确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和生活污水,当地政府已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明显效果。由于有第一手翔实资料,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和实施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是进行地理课题研究的关键,计划制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成果形式及完成的条件和时间安排等。

例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内容,课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掌握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书本知识,可制定一项关于家乡土地资源的研究课题,课题为“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家乡土地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乡镇);哪些乡镇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确定课题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具体分工。当时推荐学习基础好、工作认真负责、家住农村的陈泽松、谢丽红、廖明斌和雷建略四位同学作为各小组的课题负责人,这四位同学自幼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了解较多,熟悉家乡土地的利用情况。负责人选定之后,他们再自行具体分工(如表1)。

人员分工之后,各小组先通过各种方式(互联网、图书馆等)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回家(大部分调查人员家住农村)询问家长,做实地调查并记录调查情况。

四、开展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

每个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后,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评。通过评价可以把研究的过程、成果、观点、及创新之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共享成果,同时也可通过交流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如上述的“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由于每个小组调查研究内容不同,小组成员能力不一,所展示的成果就明显存在差异。四个小组经过两周时间调查,展示的成果与评价如表2。

从表2内容可以看出第二、第三小组调查研究的难度大,但调查结果详细,他们采用实地观察、多方查找资料并论证等方法,花了整整10天时间。因此对这两个小组的评价较高。同学们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也为后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提供素材。

五、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5篇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对比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和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科研能力的影响.探索了使用计算机智能评判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的可行性及方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在2015年年底的对比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我们建立的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通过网络撰写、智能评判既保持了传统手写报告训练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实验课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各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主要在实验预约、成绩管理、仿真实验、MOOCs视频教学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但如何在实验报告方面恰当地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还尚显不足.物理实验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1-3].物理实验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时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4]:(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分析与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其中,实验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与研究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近年来,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报告中的应用探索.

1实验报告评判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理工科高校来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承担培养的学生数量众多.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培养约3000人,每节实验课面向的学生不超过16名,这样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课题组的授课教师,同时还有几十名研究生协助参与授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专业水平出现较大差别.这样,实验报告的评判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造成不同教师所带学生的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评定不客观不科学.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实验报告批改量大,授课教师很难为每一位学生计算实验数据,进行细致的评判,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估算.因此,时常出现很多教学要求不能确切落实,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现象.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仅仅靠课堂无法完全消化实验教学的内容,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验条件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短短的一节实验课上很难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2)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没有客观与规范的标准,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与笔试多个环节,不能通过统一的一份试卷来考核全体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但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核成绩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各个实验班之间、不同的老师之间评价标准不一致;(3)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掌握实验课程内容情况以及实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实验报告批改量大,完全靠人工批改,难以做到细致、全面.从实验报告评判的整体情况来看,评判质量差别较大,许多需要学生改正的问题没有指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反馈信息,影响了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使得大面积的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和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实验报告评阅中应用的设想

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手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记住并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通过亲自绘制实验曲线掌握实验曲线绘图的要点,通过写下数据处理的过程切实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但是,在使用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时,由于教师无法评阅所有学生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部分的正确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概念无法纠正,而且由于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无法明确分析与讨论部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认真完成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在实验报告评阅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既不能抛弃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要发挥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在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结构要求上的优势.

2.1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中,为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我们重点思考并实践了以下几个设计细节.(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部分的考虑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与方法,采取了学生自己总结、凝练与撰写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方式,每部分不超过400字,并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以往,在物理实验信息化的应用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容易被丢掉.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实验原理与操作并上传手绘的实验原理图,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实验思想、方法与手段的理解,同时避免出现学生直接照搬教科书的内容而不进一步思考的现象.(2)数据处理方面的考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全的特点,在选题上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既包含训练学生基础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实验技能的经典实验,又包含与现代物理技术相结合的课题型综合性实验.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而每个实验项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以目前科研领域和测量技术领域的最新实验数据处理与测量结果表示规范为基准,对每个具体实验项目制定相应的评判计算方法,采用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估每个实验项目中各个不同计算步骤的分数,并合理分布给分点.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出标准答案,并与学生输入的答案相比较进行智能评阅,给出学生所得分数.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上传其手写的实验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计算过程,以确保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丢掉传统实验报告中的优点.(3)对测量正确性的限制对于某些客观的物理量,如钠黄灯的波长、三棱镜的顶角等,要求报告系统将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客观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差别超过一定范围则判断学生测量错误.报告系统验证学生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是否自洽的同时,也可以判断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有误.比如,在“分光仪的调节及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实验中,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三棱镜的顶角,与此同时系统也会与三棱镜的标准值(60°0′)进行比较,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系统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的结果相比较差别较大,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计算错误;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三棱镜的标准值相比较差别较大,则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测量错误.(4)设备量程的判断报告系统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判断学生的电表等设备的量程选择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实验操作有错误.(5)有效数字位数的评判和最终结果的表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保留有效数字位数,完整表达实验测量结果.系统会智能评阅学生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和结果表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不正确,或结果表达不正确.(6)实验报告中实验曲线的考虑对于实验报告中的曲线、原理图,系统采取了学生上传手绘曲线(或图片),并请教师进行主观评阅的方式.这样,可以全面地训练学生正确且完整地绘制实验曲线,不忽略如曲线标注、坐标名称、坐标轴刻度等细节信息.

2.2实验报告的结构体系

恰当的计算机客观评判与教师的主观评判相结合,同时评判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计算问题和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是《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初衷.为此,系统保留了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特色的实验报告结构,即: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0.5分),二、实验原理(提示:限400字)(1分),三、实验步骤(提示:限400字)(1分),四、数据处理(1.5分),五、分析讨论与结论(1分),六、原始数据与数据处理过程.同时,系统具备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模式:网络报告智能评阅系统中第一、二、三、五以及第六部分要求学生自主输入相应文字或图片,尤其是原理部分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并上传至报告系统中,这些部分由教师进行评阅附分,即主观评阅部分;“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为系统智能评阅的部分,即客观评阅部分.在“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中,如果遇到实验曲线描绘,系统会要求学生使用坐标纸或计算机绘图,转成图片后再上传至报告系统,并由教师评判附分,这部分也是主观评阅部分.

3实际教学实践对比试验

我们将《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投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对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阅读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影响.采用逐项对比的方式,将8个班级共240名学生分为2组(每个组各4个班120名学生),即:传统报告组:采取传统的手写实验报告和人工评判的“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报告系统组:采取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撰写实验报告,主客观结合智能评判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

3.1对比试验考试题目设计

2015年年底,参与对比试验的240名学生在完成物理实验课程后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依据物理实验课程培养任务特别设计了考试题目.

3.2对比实验结果

我们汇总了报告系统组与传统报告组的考试结果,并对每组每一道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计算了得分率:得分率=该题平均分该题原始分数×100%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曲线绘制与文献阅读4个方面,采取不同形式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最终考试得分率相差无几,甚至于采取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传统报告组得分率还略高于报告系统组.这表明,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绘图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理解,同时也方便学生将查阅文献后得到的信息写在实验报告中.而采取报告系统撰写方式的报告系统组虽然在得分率上与传统报告组相比略有不足,但可以看出信息化后报告系统也没有丢掉传统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影响.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下的传统报告组中,学生的误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核得分率均低于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报告系统组.报告系统要求学生逐步分项完成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其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有效位数的保留、完整表达式的形式等要求均为智能评判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也可以在每份实验报告评判结束后得到系统给出的错误提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学习.学生在独立、详尽的完成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建立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显著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规范化的评判标准,报告系统自动智能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学生实际报告得分与数据计算错误原因,减轻了教师因学生众多而产生的报告评阅负担,保证了报告评阅的细致、全面、公正与公平.并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参量与实验结果数据之间的联系,更易于融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总结.同时,报告系统可以明确提示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且根据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方式,实验讨论与分析部分是不同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在不确定度计算、实验分析等方面的影响由老师进行评阅.这使得学生在主观上对每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更加重视,通过一个学期的10个左右的实验报告的锻炼,使学生学会了对科学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整体而言,采用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均能在经过充分的培养与锻炼后得到显著的提高.

4结语

我校通过3年系统的对比性研究,建立了以计算机智能评判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报告智能评判平台.240名学生参与的对比性试验表明,这种物理实验报告网络撰写、智能评判的手段,既保持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信息的搜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解模式,而应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身体会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几个部分。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的市场调查题目,设计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具体包括: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等部分。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好市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调查主题内容。

(3)外出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外出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学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2.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分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第一步是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小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平均5人/组左右。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便于小组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最好由学生自己组合,如果还有部分学生未落实到组或组成员人数偏多或偏少时,由班长和任课老师协调确定。

(2)选题。分组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结合本组成员的兴趣和特点,自行选定调查题目,要求班内选题不得重复,待调查题目初选后,任课老师加入小组的讨论,对所选调查题目涉及的问题,该调查题目的意义、可行性等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调查题目。

(3)分工。为保证实践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一般情况下,1人负责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2人负责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2人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环节的全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组内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及讨论,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相对偏重一些。

(4)实施。根据选定题目,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各一份,由任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待修改后以组为单位外出调查,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外出调查的安全及全面工作。 要求每个成员调查的问卷份数不低于10份,然后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由任课老师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考核

每组将定稿的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各打印1份,注明班级、小组成员及其分工,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根据该小组的选题难度情况、完成质量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进行批阅,然后给定每个人的实践考核分数。

二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撰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不明确

选题应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明确提出,如可以将调查的中心内容直接体现在标题上,有的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实践中,有的小组选定的题目比较笼统,如“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调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调查”等题目,没有严格界定调查范围,致使难以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2.问卷设计缺乏针对性

问卷设计应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展开,对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途径及建议等方面逐步深入调查,切忌调查与本项研究无关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许多调查小组对本组所需调查的问题未能深入调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3.分析报告缺乏系统性

调查分析报告应是在取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以及解决所研究问题的途径和建议。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小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系统和全面,多数是简单的资料数据堆砌,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有的把收集到的资料无论是否反映主题,全部面面俱到。

三 实践教学的建议

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资料查找、市场调研、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选题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身知道的与之有关的信息比较充分,而且也非常愿意深入调查。切记强加式的指定或分派式的题目,否则学生将其当做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做。可能有的组一开始还找不到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过多次的交流,总能发现其潜在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可以引申出其所选择的研究主题。

2.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好一项调查,离不开深入的思考,许多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思考得不够深入,会造成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所以,在选题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与其交流,多问几个问题。如启发式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原因、调查的可行性、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7篇

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工作,没时间监督和管理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缺乏自觉性;如此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作为老师,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只有提高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才能大限度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课前自学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课的课前自学,还没有体会到课前自学的真正意义,根本没有有安排学生去自学的概念。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前自学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自学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我确定了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培养学生的意识不够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欲 望不够强烈。

中年级学生:包括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一个人一旦有理想和想法他就又会产生叛逆心理。

数学课前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前的自学。数学课前自学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前自学的习惯,培养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达到无师也能自通的境界,培养一批会学习的人才。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五、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数学课前自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学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自学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自学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课前自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自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把关键词划起来、把重点词圈起来: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之间的长度为r,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画圆的过程。

2、巧用课前自学方式,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课前自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数,就b叫做a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对“圆心”、“半径”的预习,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给他们绳子和细木棒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画圆,让他们感知什么是圆心、确定圆心的意义,以及绳子的长短与所画成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自学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它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进行对比。再如预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商不变的性质》与它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及新知;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课前自学的重要一环。

对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才是课前自学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进行标注的: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他的疑惑是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不要这三个字,可以吗?在课堂里,针对自己的疑惑,他听课越发仔细了,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也因为是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8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规范化建设;教学实践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信息工程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同时也是许多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或后续课程,在高校理工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较多,需要“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先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该课程成为学生普遍反映的“头疼课”,课题组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开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借深化课程改革以及专业综合认证的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二、修订课程大纲

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大纲,重点体现为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与具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有对应关系,指明要使学生能够具备何种能力。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对教学目标的支撑,考核方式要验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由于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烦琐,课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一些定理、公式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加上学时压缩导致授课速度加快,对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知识点不能一一详尽分析探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用能对理解抽象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自主训练,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仍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内容的本质,效果的改善不是特别明显。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宗旨是避免传统、单一的课堂知识讲授,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训练,促进知识到能力转化”为目的,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环节。

这一教学改革方向,具体从修订课程大纲、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规范考核报告等几个方面制定教学改革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1.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完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体系,包括完善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授课日历等。

2.针对传统课程考核试卷成绩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考前突击的应试局面,提出多元化考核方式,改变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3.规范课程考核报告,在完成传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撰写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我校“数字信号处理”总学时为40,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4学时。传统考核方式为结课考试占80%,平时成绩20%。由于结课考试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的局面,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是丰富考核形式,建立基于过程的综合考试方式,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应全面检查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并且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查所要达成的毕业能力。图1给出了课程考核构成示意图。

1.结课考试。结课考试各考题对应相应的课程目标,包括概念理解、理论计算、工程问题分析与设计,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项目作业。项目作业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以团队方式实施,原则每组3―4人,学生团队自我组织和协调关系,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应任务,每组提交研究报告一份。报告需针对各个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查了哪些资料、做了哪些尝试、尝试的效果、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遗留的问题、遗留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法的改进创新等,不限于以上各点。项目作业将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答辩结束后,学生需及r上交项目研究报告和PPT。报告内容的完整度与答辩过程分析问题的深入程度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新颖性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3.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4.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和讨论课成绩。作业成绩依据作业的实际得分计算。课堂表现的量化依据是随堂回答问题和讨论课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与拓展能力。讨论课成绩依据学生资料查阅、知识熟练运用及体会、PPT制作等综合评分。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了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五、课程考核报告规范化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分析报告的规范化,报告由总表和附表两部分组成。总表与传统的试卷分析类似,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如开课学期、班级、任课教师等,以及考核各环节的比重和成绩分布情况。附表构成如表1。

其中,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由教学大纲给出。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

六、结语

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提出了课程规范化建设方案。从大纲修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分析报告的完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实施办法。通过教改使教师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本次改革已在本专业试用一学期,结果表明,该门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d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考核分析报告中达成度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必然会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平,王娜,林洪彬.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刘永红,王娜.“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