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句子和赏析句子的区别(必备167句)

时间:2023-12-02 13:37:27 admin 新大文学

理解句子和赏析句子的区别 必备147句

1. 正确理解词义。正确理解词义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词义特点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理解,这样才能造出合乎逻辑的句子来。

2. 眼前的事情,让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

3.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4. 记叙文中的抒情

5. 词语的调换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 与语段意思发生偏离

7.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是句子理解题型中较简单的一种。例如,2011年舟山卷第9题“下面的句子‘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他干什么?’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话的意思为“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8.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9. 清明节那天,少先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的墓前。

10. 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有的词语突出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例如2010年黄冈卷第28题“认真阅读‘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骇人’里所蕴涵的情感”,经认真阅读,揣摩出“骇人”在句子里蕴涵的情感为“作者对母鹰近乎残忍的教育感到极其震撼。”

11.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2.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13. 记叙的要素 :

14.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15.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6. 2 语言力运用原则

17. 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8. 有的句子具有双关义,或者说有的句子既有表层的意思,也有深层的含义,理解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例如,2011年铜仁卷第20题“选文第(16)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弄明白该句的含义应从深层考虑,具体为“即使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这种句子也被称为哲理句。

19. 有的句子不仅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才能理解透彻。例如,请说说你对都德《最后一课》中句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仅要结合上下文,还要结合文章主旨才能透彻理解,答案为“这句话用联想的手法表现了小弗朗士对德国侵略者的讽刺、嘲笑与轻蔑。”

20. 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呼和浩特卷第15题“简析‘饭桌,院子里,浓荫下,摆正了。一桌锦绣!’中加点词‘锦绣’的表达效果”,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本句内容,加点词“锦绣”就可以理解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饭时饭菜的丰盛,同时也表现了一家人吃饭时喜悦的心情。”

21. 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22. 尽管老师把高考说的很轻松,考生们的心里依然很沉重

23. 段意、层意的概括

24. 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造得:“我家种的冬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却不真实。我对学生说:“南瓜不像大篮球,而是像个枕头。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的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

25. 我不爱你的时候,你爱我,我爱你的时候,你离开我,我离不开你的时候,你有了新的女人,爱情,就这样循环的么。

26. 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没小题2分,共4分)

27. 1遵循平等原则,最小化角色性原则的影响。

28. 老师在我的心中有着沉重的地位。

29. 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妙处)。比如,2010年广安卷第15题“仔细揣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中加点词语‘吱’在文中的作用”,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就可以揣摩出加点词语“吱”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30. 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1. 说明表达作用。

32. 概括主旨;

33. 人称的作用

34. 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35.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悬念、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赏析时,先说说被赏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分析使用该表现手法后所达到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7题“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在前边??风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经分析得出:“它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再如,2007年广东卷第16题“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分析。”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找出铺垫的句子并作分析,得出:“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或“‘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36. 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7. 疑问程度低。①你有完没完啊?②请你帮我递一下,好不好?这种句子,疑问程度低。例①中,表达了提问者对应答话着的不耐烦的态度,重点并不在于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宣泄自身的情绪。例②中,提问者对于答案的心里预测且有些把握,但还是不能够完全肯定,所以要向对方询问,但是这两种疑问程度都不高。

38. 疑问程度高。①你知不知道他住在哪里?这种类型的问句就是纯粹性的问句,提问者对于答案一无所知,而且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得到具体的答案,而无其他目的。而且如果受到语调的影响疑问语气会加重,程度会更高。

39. 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40. 分清主次;

4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句子赏析常常从描写、抒情、议论的角度进行赏析。描写,从对象看,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与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例如,2012年嘉兴卷第9题“文中画线句‘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为:“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又感到惊讶与无奈。”又如,2007年来宾卷第21题“本文语言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当,富于哲理。请对第⑥段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简要品析。”第⑥段分析为“本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从山村走进城市后的生活感悟,论述了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或“本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用五个‘家园如……’构成一组排比句,抒发了‘我’对家园的感激和牵挂之情。”

42. 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43. 按要求回答问题

44. 写作。(50分)

45. 读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46.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47. 综合性学习。(10分)

48. 疑问程度高。例如“你吃饭了吗?”这类的问句,目的就在于单纯的询问这一问题的答案,而无其他想法。

49. 美文摘抄仿创法

50. 提问者对于所询问内容的答案不不在意,而是另有目的。(1)以提问的方式提醒或告诉对方某事,答案并不是主要的。①你忘记你当初的誓言了吗?在这句话中,提问者的目的不在于对方回答是否忘记了或是没忘,提问者的目的在于向被提问者提醒以前的誓言。(2)问候式的提问,答案不是重点,只是为了寒暄或应酬。①老张,最近好吗?(3)以疑问的形式证实某种情况,但是提问者对于答案是已知的。①喂,是王先生吗?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经常会有这种提问,但是提问的结果往往是我们已知的,询问对方是为了证明结果。(4)表达某种希望,希望答话者答应提问者的请求,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吗”字是非问句的否定情况下。①你不陪我一起去吗?在这句话中,除了提问者对于提问内容的怀疑之外,也含有对答话者的希望,往往含有“你本应该……”这重含义。

51. 泰山脚底下的挑夫们每天挑着沉重的行李上山。

52. 名著阅读。(5分)

53.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54. 联系背景;

55. 从语言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语言,有的通俗,有的含蓄,有的朴实自然,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文白相间……赏析时,应抓住它突出的特点,分析它表达的效果。例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语句‘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体会其特色。”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该句分析为:“本句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再如,2010年广安卷第17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句‘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经分析,其赏析为:“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56. 归类积累法

57. 疑问程度低。①你知道吗?他唱歌可好了。②这有人吗?这类提问的疑问程度较低,像例①中,疑问程度可以说是没有,提问者对于答案并不在乎。只是向对方传达一个对方不知道的消息。例②中,如上文中提到过的,在公共场所询问座位的提问,提问者是对于所提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心里预测而且把握性比较高。

58.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59. 与语段中心发生抵触

60.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61. 没有你的日子,除了难过,没有再华丽的语言能够形容的了。

62. 与特定场景不相吻合

63.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64.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

65.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本身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本身。

66. 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67.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68.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69.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3分)

70. 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71. 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72. 含有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①他不回来,我能吃得下饭吗?②他不回来,我吃得下饭吃不下饭?其实,疑问句中含有可能补语的形式在正反问句中也能使用,但是由于汉语的说话习惯,而且如果将可能补语用于正反问句的会造成句子冗长拖沓,所以我们不经常在口语中将可能补语使用于正反问句。

73. 放学后,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沉重的心情,跨进家门。

74. 与语段情感不相协调

75.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76. 3 针对不同心理素质的个体,采用不同语言力的语词、语句、语气。

77. 再沉重的人生也会经历轻松的时刻。再复杂的事情,也是有无数简单的事件构成。

78.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79. 我拖着一副沉重的躯壳,来到人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想象世间的美好,承受住自身的压力,还要去感悟从未体味过的生活。

80. 考试考砸了,小妹的心情很沉重。

81. 用于反诘。①你有没有良心?

8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83. 刚答完你的题,我的心情很沉重,不知是否能得小红旗。

84. 提问者在询问时对于问题没有预测性答案,提问的目的就是单纯的想知道答案。①你吃饭了吗?

85. 句意倾向的差异

86. 我不想像现在这样被数理化压垮,因为成绩而丢失存在感,变成一个机械且复杂的人。

8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这种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鉴赏方法,常见的修辞鉴赏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有的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赏析时先说出该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再分析它使用了该修辞手法后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例如,2012年德州卷第26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14)段画线句子‘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效果?具体分析为:“这个句子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山泉不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88. 1 语言力的表现

89. 细读标题和注释;

90. 提问者急于知道所提问题的答案,甚至有追问、逼问的意思。①你有没有他的消息?②你到底借不借我书?正反问句的提问表现出了提问者对于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尤其是当句子中含有“到底”、“究竟”时,这种逼问的感情更加强烈。

91. 品味意境;

92. 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93. 在雪里刻画出你旳名字,瞬间融化在我旳心里。就是这样浓浓旳念你。

94. 沉重的石块压不跨抗震救灾英雄的身躯。

95. 古诗文阅读。(17分)

96. 眼里是泪、滴手里是勇气会犹豫、也会决定。

97. 全面评价。

98. 正反问句的形式。(1)“VO不/没VO”式:肯定式和否定式都带宾语。①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②这个房间住得舒服不舒服?(2)“V不/没V”式:肯定式不带宾语,否定式带宾语。①你有没有他的电话号码?②你去不去明晚的活动?(3)“V不/没VO”式:把谓语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并列起来,后面再带上宾语。①你吃不吃饭?②这个房间打没打扫?(4)“VO不/没V”式:肯定式带宾语,否定式不带。①有热水没有?②你听歌不听?(5)“VO不/没”式:谓语动词带宾语否定词位于其后。①你吃饭不?②作业写完没?

99. 通过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关键词语的分析来理解句子。例如,2011年义乌卷第9题“结合上下文,品味‘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的含义。”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可以通过对一些重点词语的分析来实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具体理解为:“‘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100. 也许有些人很使人厌恶,有些人很鄙俚。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哀怜。以是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101.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要是雨后还是雨,要是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临这拜别之后的拜别。微笑地去寻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02. 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03. 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104.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05. 联系作者。

106. 理解句子的含义与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07. 与语段内容毫无关系

108.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109. 按要求填空。

110.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111. 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112.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有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它们用得非常好,赏析句子,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分析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2012年成都卷第10题“请对文中画线句‘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聚的眼光隔空交会’进行简要品析”,结合上下文,抓住一些关键词如“交会”“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等就可以进行品析,具体品析为“‘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113. 得到消息,我沉重步子一下子轻松起来了

114. 疑问程度的差异

115. 我们这次战役给了敌人沉重打击。

116.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117.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118. 诗文默写。(10分)

119. 疑问程度中等。①是不是他告的密?这种提问大多都使用“V不/没VO”是信疑参半,提问者对于事情有所怀疑,但是又不敢肯定答案。这种问句都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120. 用“好不好”、“成不成”等的正反问句。与“好吗”“行吗”“对吗”等是非问句相对,可以在陈述句的句尾加上“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等构成与之相对应的正反问句。但是,“好不好”、“行不行”等只能放在句尾,它不能够像“是不是”一样,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变换。①我们一起去游泳,好不好?②把你的书借我看看,行不行?

121.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

122. 用于提醒、暗示。①你对他这么好,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12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124. 疑问程度较高。①你去美国,看到什么好玩的了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提问者知道答话者去了美国,而且肯定会看到一些事物,所以提问者首先对于答案有了心里预测,其次提问者对于所提问题也有兴趣,想知道内容。

125. 积累与运用。(1-6题,每小题2分,12分)

126. 2 根据不同的话语目的及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句。

127. 从句式特点入手进行赏析。记叙文的句式有长句,有短句;有设问句,有反问句,有排比句……赏析中,常常出现的是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赏析时,先说说被分析的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再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例如,2011年宿迁卷第20题“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的表达特色。”经过分析:“该句用短句,突出时间的紧迫性,突出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表现了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照应文题。”再如,2011年江西卷第20题“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语句,体会其特色。”经过分析,该句赏析为:“句式整齐,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又如,2007年广州白云卷第19题“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经过分析,该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为:“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形成强烈的语势,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风范。”

12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29. 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题2分,共6分)

130.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

131.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32.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133. 睡上一觉,放下沉重的包袱,重新轻松的开局。

134. 我能感觉到你的心痛,你有你说不出的无奈…但是你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越是这样我就越难受。()

135. 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136. 用“是不是”的正反问句。(1)提问者对所提问的内容已有肯定倾向的预测,向被提问者询问只是为了进一步证明。在这种正反问句中,“是不是”可以放在句子的陈述句的谓语之前,或者用于句子的句首或句尾。①你是不是明天回家?②是不是你告诉他这件事的?③你答应和他一起去了,是不是?(2)提问者并不是要证实问题,而是为了征求对方的同意,语气比较委婉,带有商量的口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是不是”句式时,“是不是”一般放在谓语前或在主语之后。①我们是不是找他谈一谈?

137. ^v^同志被敌人执行绞刑,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138. 句法形式的比较

139. 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140. 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做沉重的家务,妈妈真辛苦。

141. 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14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43. 指导: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144. 下列给文段加粗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45. 当句子中含有谓语修饰性成分时,例如范围副词——都,时间副词——立刻,否定副词——不等。①你把东西都送给他了吗?你把东西都送没送给他?②你立刻就去吗?你立刻去不立刻去?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有修饰性成分修饰动词时,且句子的疑问焦点主要在副词时,那么这种情况下人们经常使用“S吗”问句。

146. 句中有表示追问的“到底、究竟”时,可以用“V不V”问句,但不能用“S吗”问句。

147. 辨析表达技巧;

理解句子和赏析句子的区别 必备20句

1. 常见的叙述顺序

2. 我的语文测验考砸了,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道如何向妈妈交待。

3. 句中含有“以为,好意思”等时,要使用“吗”字是非问句。①大家都没吃,你好意思吃吗?②你以为所有事都那么容易吗?

4. 分析意象;

5. 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6. 当她病势沉重的时候,她母亲绝望了。

7. 提问者预先有倾向性的答案,问话的目的是为了从对方得到答案。①这有人吗?这种问句时常发生在例如饭店等公共场,当有两个座位并且其中一个座位有人时,我们便会向对方提问空着的座位是否有人,但是,其实我们心里已经对这里有没有有了自己预先的答案,询问只是为了得到更为确切的答案。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9. 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0.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1. 实践活动。(5分)

12. 把握形象特点;

13. 熟记法

14.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15. 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16.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17. 写作手法极其作用

18. 按要求作文。

19. 分析人物形象

20. 记叙线索: